骨折为什么不能下地
2022-12-01
问题描述:骨折为什么不能下地
医生回答(1)
相关推荐
骨折后多久可以下地走路
骨折后下地走路时间因骨折部位、严重程度、治疗方式及个体恢复情况而异,上肢骨折对下地走路影响不大,下肢骨折则较复杂,不同部位各有相应不同的下地走路大致时间范围。一般上肢骨折对下地走路的时间通常没有直接影响,如果是手指、手腕等上肢部位骨折,在妥善固定后,患者基本可以在不影响受伤部位的情况下,借助辅助工具很快下地活动。对于下肢骨折,情况则复杂得多,如果是轻度的足部骨折,比如趾骨骨折,在经过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后,可能在4-6周,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,在医生的允许下可以部分负重下地走路。小腿骨折如胫骨或腓骨骨折,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,如果是采取保守治疗,一般至少需要8-10周才能考虑部分负重下地。要是进行了手术内固定,并且术后恢复良好,可能在6-8周尝试部分负重行走。对于大腿骨折,特别是股骨骨折这种比较严重的情况,保守估计在10-12周以上才有可能部分负重下地走路。这是因为大腿承受着身体大部分的重量,骨折后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保证骨折断端的愈合牢固,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,这个时间可能还会延长。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开始下地走路,不可自行提前,因为医生是根据骨折的具体愈合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的,过早下地易影响骨折正常恢复。骨折后下地走路的注意事项1、选择合适辅助器具:像拐杖、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要选好,确保其高度合适、质量可靠、使用顺手,能有效帮助分担身体重量,辅助平稳行走,降低再次受伤风险。2、控制行走时长:起初不要长时间行走,可先短时间尝试,比如每次走几分钟,然后休息,随着恢复情况越来越好,再适当延长每次行走的时长,避免过度劳累。3、关注伤处感受:下地行走过程中,时刻留意伤处有无疼痛、肿胀加剧等异常感觉,一旦出现不适,要立即停止行走,原地休息,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。4、做好伤处保护:可以用绷带等对伤处适当固定、包裹,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,防止在行走中意外碰撞或者晃动导致伤处再次受损。

薛德挺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

三甲

上滑加载更多

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

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:tousu@xyw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