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情况下,下肢动脉硬化要做体格检查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、其他检查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
1、体格检查:观察患者的肢体是否有任何不正常的肤色,触摸时会感到一种冰冷的感觉。行走负载测试呈阴性,下肢的肌力指标则明显比上肢低。检查胸、腰、下肢是否有畸形和活动障碍,是否有胸椎、腰椎、关节疾病等。
2、实验室检查:如果病人体内的白血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比率升高,说明有炎症。胆固醇、血糖、血脂升高可能是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。
3、影像学:
(1)超声:简单、方便、快速,血管超声能清晰地反映出血管内的血流流动和流向,从而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下肢缺血情况。
(2)MRI:主要是为了检查是否存在其它引起下肢症状的病变。在椎间盘突出,腰椎管狭窄,脊柱血管瘤等病理改变时,影像清晰。
(3)静脉造影:下肢静脉是否阻塞,可以明确的判断出下肢的血管是否阻塞,从而判定其病变的部位和严重性。
(4)CT或CTA:CT或CT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,它能清晰地反映出病变的部位、范围、程度,从而明确其病变的性质,从而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。
4、其他检查:
(1)皮氧分压测量:测量局部组织的氧含量,可以间接地反映局部的血液循环,从而判断缺血的程度。
(2)节段血管的收缩压测试:测量两个层面的下肢血管内的压强,并进行两组比较。
(3)测量体温:如果四肢相应位置的皮肤温差大于2°C,说明皮温下降一侧的血管流量下降。
(4)测量踝关节指标:ABI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血管外科检查手段,它是测量踝关节内的动脉压力(小腿后、脚后动脉)和肱动脉的收缩压力的比率。ABI的范围是0.9~1.3,轻微的心肌缺血是0.7~0.8,中等的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,<0.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