蛔虫致病:
幼虫在移行过程中,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,可造成肺局部出血、炎性渗出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,大量感染可导致蛔蚴性肺炎,出现如体温升高、咳嗽、哮喘、吐粘液痰或血痰,甚至呼吸困等临床症状。多数病例在发病4~14天可自愈。
蛔虫成虫寄生在小肠直接掠夺宿主养料,损伤肠黏膜,不仅影响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,同时可导致肠黏膜的炎性病变,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,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,阵发性脐周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或便秘等。重度感染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,甚至发育障碍。虫体的分泌物、代谢物常使患者出现或荨麻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及磨牙、惊厥等神经症状。
成虫有穿扰、钻孔习性。当宿主体温升高或食人或刺激性食物,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时,常使虫体乱窜钻孔,进入胆总管、胰管、阑尾等处引起如胆道蛔虫病、胰腺蛔虫病、蛔虫性阑尾炎等常见并发症,也可因肠道病变致肠穿孔。感染虫数较多时,虫体可扭结城团堵塞肠管而产生蛔虫病肠梗阻。
蛲虫致病:
蛲虫雌虫在肛周的爬行、产卵刺激肛门及阴部皮肤,引起皮肤瘙痒,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。搔抓时抓破皮肤、常可引起继发感染。患者常有烦躁不安、失眠、食欲减退、消瘦、夜惊、夜间磨牙等症状。长期反复感染,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。
虫体附着可致肠黏膜轻度损伤,出现慢性炎症及消化功能紊乱.蛲虫可钻入阑尾,引起阑尾炎.假如异位寄生,可因侵入阴道,引起阴道炎,继而导致子宫内膜炎、输卵管炎;侵入尿道,可出现尿道炎、膀胱炎;也有腹腔、腹膜、盆腔、肠壁组织、肝、肺、前列腺等处异位寄生的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