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搏很常见,可发生在各种心脏病的基础上,但也可出现在正常人。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,应请医生查明病因,决定是否须用药以及用什么药,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。
早搏,是过早搏动的简称。过早搏动又称期外收缩,或期前收缩。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在60~100次之间为正常范围。以每分钟心跳72次为例,则每隔0.83秒心脏跳动1次。如果每分钟心跳72次的人,在均匀的心脏跳动中,忽然有那么一跳,在不到0.83秒的时间内提前发生了,便称为早搏。
早搏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紊乱。在正常人中,如果用心电图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,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~80%,可见早搏在正常人中,也十分常见。但多数人并无不适的症状,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,或1次跳得很重,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。频繁的早搏,大多使人感到心悸、胸闷、疲乏等不适。在有较为严重的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频繁的早搏,甚至有可能引起心绞痛,或心力衰竭。
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,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。情绪紧张、激动、焦虑,过多地吸烟,大量地饮酒、喝浓茶,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。又如甲状腺机能亢进、贫血、低血钾、发热等非心脏疾病的病人,也会发生早搏。各种心脏病当然都可引起早搏,但早搏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、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心脏疾病。
早搏因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,若心房内有一处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早搏,便称为房性早搏;如在房室结或心室内有较高的兴奋点引起的早搏,则称为房室结性或室性早搏。作心电图检查可以将其分辨出来。按早搏发生的频度,每分钟在6次以上的,被称为频发性早搏,不足6次的为偶发性早搏。若早搏两两成双地出现,则称为二联律;若三个三个一组出现,则称为三联律。
偶发性早搏,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,尤其是并非由疾病引起的。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,早搏便可逐步消除。由疾病引起的早搏,应当首先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。频发性早搏,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,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,应注意治疗。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,如心得安、异搏停、慢心律、乙胺碘呋酮、奎尼丁、普鲁卡因酰胺等,这些药的药性多较剧烈,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,治疗应有耐心,不要频繁地换药,待早搏控制后,仍需用少量药物维持,以免病情反复。
【自我观察要点】
(1)可无症状。
(2)偶有心悸或心跳暂停的感觉。
(3)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时,可引起乏力、心悸、头晕、胸闷,并使原有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加重。
【处方】
1.早搏本身并非严重疾病,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,保持乐观情绪,积极配合治疗。
2.注意劳逸结合,使睡眠充足。
3.不吸烟,不饮酒,饮食不过饱,少吃刺激性食物。
4.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。
5.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有明显症状者须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。此类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
【注意事项】
偶发的早搏,尤其在健康的正常人中,并不影响心室排血功能,不需治疗,也不必停工休息,预后良好。对急性心肌梗塞出现频发室性早搏,应高度警惕,可能有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,预后较差。对频繁早搏、症状明显者,应及时查明病因,积极治疗,特别对多源性早搏要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予以控制。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出现的频发的或多源性房性或室性早搏,如不及时治疗,可能发展为房性心动过速,心房颤动,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,严重威胁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