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发性肝癌能确诊吗?下一步如何治疗
2010-09-27
问题描述:(男 , 58岁)全部症状:胸口剑突下不舒服,有时后背部舒服发病时间及原因:彩超检查部位:肝脏、胆囊、胰腺、脾脏、腹主动超声所见:肝脏 左叶长度6.5CM,厚度5.7CM;右叶斜径14.8CM,厚度8.4CM;门静脉内径1.2CM,内血流尚通畅。肝脏形态欠规则,肝表面局限性隆起,肝实质回声增高增密,分布不均,肝内见数个类圆形的高回声区,其中一个大小约3.0cm×3.0cm,病变区境界较清晰,边缘不整齐,轮廓呈分叶状,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。CDFI示:病变区血流信号较丰富,周围见血流绕行,可提取搏动性动脉频谱。 胆囊 大小:6.9cm×2.3cm,胆总管内径:0.6cm。 胆囊轮廓欠清晰,壁毛糙,稍增厚,囊内透声尚可,见单个形态稳定的强光团,大小约2.2cm×1.8cm,边界明亮清楚,后方伴声影,改变体位依重力方向移动。 胰腺 胰头:1.2cm,胰体:1.0cm,胰尾:1.4cm。 胰腺形态规则,边界欠清晰,内部回声呈均质较细光点,分布均匀,主胰管未见明显增宽。 CDFI示:(一)。 脾脏 肋间厚度:3.0cm,肋下长度:0cm,脾静脉内径:0.4cm。脾脏形态规则,轮廓清晰,表面光整,脾实质呈低回声区,分布均匀。CDFI示:可探及少量点条血流信号。腹主动脉旁探查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像。 肾脏 左则:上下径:9.6CM,左右径:5.1CM,前后径:4.5CM 右侧:上下径:10.0CM,左右径:4.9CM,前后径:4.4CM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,轮廓及内部结构清晰,肾窦未见分离。CDFI:未见异常 右肾皮质内见一个高回声区,大小约1.0CM*0.6CM。内部未见明显血流,肾窦未见分离。 输尿管: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。超声提示: 肝占位(Ca可能),胆囊炎、胆囊结石。右肾高回声区,错构瘤可能。CT检查报告:CT所见: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病灶,边缘见水肿带及强化边缘,增强下腔静脉内密度欠均匀,似见充盈缺损,胆囊内见同心圆样高密度结石影,胆囊壁增厚,胰腺密度欠均匀,脾未见异常,右肾见小囊肿影,左肾未见明显异常,腹膜后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。膀胱、前列腺及精囊未见明显异常改变,盆腔内未见淋巴结增大。CT印象:肝内多发转移灶。胰腺密度欠均匀,病变不排除,胆囊结石伴胆囊炎;右肾囊肿。X线检查报告:X线所见:两肺纹理增粗、增多、模糊:右中肺外带见点状影,两肺门未见增大、增浓:心影大小、形态正常,主动脉未见异常:气管纵膈居中,两隔面光整,肋隔角清晰锐利;两侧胸廓对称,所见骨质未见异常。X线影响:两肺纹理增多。胃镜检查:镜检所见:食道:粘膜粗糙、散在白色小颗粒增生。中段右侧壁见枚广口憩室。喷门:通畅,小弯侧见舌形桔红色粘膜,可见栅状血管纹理胃底:未见异常,粘液湖混浊,量中等胃体:黏膜皱襞不粗大,粗糙红白相间,分泌物粘稠 胃角:黏膜光滑,弧度存在胃窦:小弯侧皱襞增粗水肿,表面糜烂,覆白苔,后壁见约0.3*0.4CM扁平颗粒增生,局灶白相为主幽门:呈圆形,开闭正常,弹性好。 十二指肠:球部黏膜红白相间,降部未见异常。诊断:1、慢性胃炎伴糜烂伴皱襞粗大2、BE黏膜?3、食管憩室活检部位:(幽门前区)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,急性活动性。(窦后)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,急性活动性,局灶肠化(喷门)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:未见异常,活检未出 乙肝:有小三阳治疗情况:这是所有检查报告,血液除了CA199 为45.24,标准值为39稍高以外其余一切正常。
医生回答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