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,应做好遗传病学防治工作。
2.积极防治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,因病原体可致疾病的转移已得到证实。
3.应提倡母乳喂养,能减少婴幼儿接触其他致敏原的机会而起到保护作用。合理休息,加强营养,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,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。应给予高热量、高蛋白、低渣饮食,宜补充多种维生素、叶酸以及铁、钙等元素。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、海产品等。要素饮食在空肠上段吸收,可减轻食物及消化酶对病变部位的刺激,起到控制病情活动的作用。可输全血、氨基酸、白蛋白,必要时行肠道外静脉营养。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训练,重视精神卫生。